改啥新奇?应该叫金旗!朝鲜金家旗下品牌产品!金三牌阉菜!
改啥新奇?应该叫金旗!朝鲜金家旗下品牌产品!金三牌阉菜!
北方有的地方管朝鲜泡菜叫朝鲜辣菜。
读了你的宏论,我反而同意他所提议的把韩国的腌辣咸菜叫“辛奇”了,因为,如你所述,它不是泡菜呀 🤣。
韓垃圾!文化靠偷、體育靠陰、臉靠塑膠的劣根性動物
现代的泡菜,如果是中国产,还有可能是依循比较远古的作法。 如果是韩国产,一般人最常看见的那种,市场里装瓶贩卖的那种,它的制作法就不可能是上古所发明的。 为何这样说呢? 中国因为幅员广大,泡菜也有不同的制法。 例如,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吃泡菜,还保留有不加入辣椒的制作法。换句话说,其味酸咸,但并不辣。 周朝的《诗经》里曾说,“是剥是菹,献之皇祖。” 汉代的《说文解字》又说 “菹菜者,酸菜也”。 所以这个 菹就是酸泡菜,但它却不一定就是用大白菜作的。 大白菜在中国的普及,在几百年后,但也远远的早于它进入朝鲜半岛的时间。 大白菜,古汉语称为 菘。 西安半坡的出土文物中就有白菜的种子,估计已经有6,000年的历史了。 最早的品种没有现代的大白菜这样白,而是青白相间。 正因为其色泽青翠,且经冬不凋,类似于松树,所以名之为 菘。 现代的浅白以至于略现黄色,并且近于球圆形的品种是南北朝至唐、宋的中古时期,经过农民的育种过程的成果。 《南齐书》里说,“文惠太子问颙:'菜食何味最胜?'颙曰:'春初早韭,秋末晚菘。'” 南齐在公元五世纪时,是南北朝时南方的朝代。 北宋时的陆佃(陆游的祖父)在著作中说:“菘性凌冬不凋,四时常见,有松之操,故其字会意,而本草以为耐霜雪也” 宋时菘的主要栽培地区还在长江流域一带,而且其滋味也与现代的大白菜有些差别。北宋的寇宗奭(寇准的曾孙)就有过这样的记载,“菘菜,其味微苦,葉嫩。” 这并不是今天一般人所熟悉的大白菜的味道,而与芥菜、芥兰等其他菜更类似。 至于在北方普遍种植,是宋代以后的事。一以其性耐寒,二则在宋元之间,南方育种成功,种出了球圆形的品种,更适宜于冬季时长时间的储存。腌制成泡菜,与冬季时的长时储存,都是近代衍生出的文化。 为韩流文化产业外销打头阵的韩国电视剧《大长今》里面,还有从明朝进口白菜种子的一段情节。 试问,如果没有白菜的输入朝鲜,又哪里来的今天的韩国泡菜? 日本与韩国的白菜,原本都是由中国输入的种子,其祖籍都是中国; 不过某些韩国人对历史比较敏感,把它与自尊、民族情感联系上了而已。 为什么说现代的韩国泡菜制作法不可能是远古时代的遗留呢? 因为里面有必不可缺的辣椒。 读过世界历史的人都知道,辣椒不是亚洲原产。 它的原产地在中美洲,在16世纪大航海时代,才由西班牙的航船带到世界各地。 既然大白菜是中国的农民在中世纪才育种栽培出来的,辣椒在16世纪以后才进入朝鲜半岛;中国制作泡菜的程序早在3000年前就已经存在; 更不必说,韩国人自己都在电视剧里说了实话,白菜的种植要到中国明代中期以后才输入韩国。 那么,韩国是泡菜的发明者这种自称,有多大的可能性,也就不言自明了。